隨著無服務器計算和容器技術走在最前沿,對容器技術的需求大幅上升。Kubernetes 和 OpenShift 等容器管理平臺可能是眾所周知的,但可能不太為人所知。Kubernetes 和 OpenShift 都包含現代的、面向未來的架構,它也是強大且可擴展的。由于相似之處,選擇兩個平臺之一的決定可能很困難。在本文中,我們詳細比較了 Kubernetes 和 OpenShift,并研究了它們各自提供的根本差異和獨特優勢。
什么是 Kubernetes?
Kubernetes 是一個開源容器即服務平臺 (CaaS),可以自動部署、擴展和管理容器化應用程序以加快開發過程。該產品最初由 Google 開發,后來移交給 Linux 基金會下的云原生計算基金會。許多云服務傾向于提供基于 Kubernetes 的平臺或基礎設施的變體即服務。在這里,Kubernetes 可以部署為提供平臺的服務,許多供應商提供自己品牌的 Kubernetes 發行版。
Kubernetes 的主要特點
- 存儲編排:允許 Kubernetes 與大多數存儲系統集成,例如 AWS Elastic Storage。
- 容器平衡:?IT 使 Kubernetes 能夠自動計算容器的最佳位置。
- 可擴展性:?Kubernetes 允許水平擴展。此設置允許組織根據其工作負載要求擴展其存儲。
- 靈活性:?Kubernetes 可以在多種環境中運行,包括本地、公共或混合云基礎架構。
- 自我監控:?Kubernetes 提供監控功能來幫助檢查服務器和容器的健康狀況。
為什么選擇 Kubernetes?
由于以下原因,行業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更喜歡 Kubernetes:
- 強大的應用程序支持——Kubernetes 增加了對廣泛的編程框架和語言的支持,使其能夠滿足各種用例
- 成熟的架構:首選Kubernetes 的架構,因為它與谷歌的工程師合作,他們在產品上工作了近十年。
- 開發支持:由于 Kubernetes 擁有龐大且活躍的在線用戶社區,因此經常添加新功能。此外,用戶社區還提供鼓勵合作的技術支持。
什么是 OpenShift?
OpenShift 也是一個容器化軟件解決方案,擁有 Apache 許可證。由紅帽開發。它的原始產品是 OpenShift 容器平臺,一種平臺即服務 (PaaS),可以由 Kubernetes 進行管理。該程序被稱為“企業 Kubernetes”,它是用 Go 和 AngularJS 語言的組合編寫的。它的主要功能允許開發人員直接在云上部署和開發應用程序。它還在 Kubernetes 核心上附加了工具以加快該過程。
最近推出的 OpenShift V3(2019 年 10 月發布)帶來了重大變化。在此版本發布之前,必須使用定制開發的技術進行容器編排。在 V3 中,OpenShift 添加了 Docker 作為他們的主要容器技術,并將Kubernetes 作為主要的容器編排技術,這將在后續版本中繼續。
OpenShift 帶來了一系列產品,例如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OpenShift Dedicated、Red Hat OpenShift Online 和 OpenShift origin。
OpenShift 的主要特點
- 兼容性:作為經過認證的 Kubernetes 計劃的一部分,OpenShift 與 Kubernetes 容器工作負載兼容。
- 恒定安全性:?OpenShift 具有內置于容器堆棧中的安全檢查。
- 集中式策略管理:?OpenShift 具有跨集群的單一控制臺。該控制面板為用戶提供了一個集中的地方來實施策略。
- 內置監控:?OpenShift 附帶 Prometheus,這是一個devops 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監控工具。它允許用戶使用Grafana 儀表板實時可視化應用程序。
為什么選擇 OpenShift?
用戶喜歡 OpenShift 的普遍原因如下:
- 自助服務供應:?OpenShift 為用戶提供了集成他們最常使用的工具的能力。例如,因此,視頻游戲開發人員可以在開發游戲時使用 OpenShift。
- 更快的應用程序開發:可以流式傳輸和自動化整個容器管理流程,進而增強 DevOps 流程。
- 無供應商鎖定:提供與供應商無關的開源平臺,允許用戶根據需要將自己的容器進程遷移到其他操作系統,而無需采取任何額外步驟。
OpenShift 和 Kubernetes 有什么區別?
OpenShift 和 Kubernetes 在基礎和功能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因為 OpenShift 是有意基于 Kubernetes 的。然而,下表解釋了其他基本的技術差異。
差異點 | Kubernetes | 開班 |
使用的編程語言 | 去 | Angular JS 和 Go |
發行年份 | 2014 | 2011 |
由開發 | 云原生計算基金會 | 紅色的帽子 |
起源 | 它是作為開源框架或項目發布的,而不是作為產品發布的 | 它是一種產品,但有很多變化。例如,開源 OpenShift 不是一個項目,而是一個 OKD。 |
根據 | Kubernetes 在不同操作系統上運行時非常靈活。但是,RPM 是首選的包管理器,它是一個 Linux 發行版。Kubernetes 最好在 Ubuntu、Fedora 和 Debian 上運行。此設置允許它在 AWS、GCP 和 Azure 等主要 LaaS 平臺上運行。 | 另一方面,OpenShift 可以安裝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或 RHEL 以及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tomic Host 上。因此,它也可以在 CentOS 和 Fedora 上運行。 |
網頁界面 | Kubernetes 內部的儀表板需要單獨安裝,并且只能通過 Kube 代理訪問,用于將用戶本地計算機的端口轉發到集群管理員的服務器。由于缺少登錄頁面,用戶需要手動創建不記名令牌進行授權和身份驗證。此外,從 2020 年開始,其 API 后端在本地 Kubernetes 集群中運行的 Web UI 客戶端現在需要 HTTPS 訪問。這使用戶處于在 Kubernetes 中生成自簽名證書的位置。所有這些都使 Web UI 變得復雜,不適合日常管理工作。 | OpenShift 帶有一個登錄頁面,可以輕松訪問。它為用戶提供了使用表單創建和更改資源的能力。因此,用戶可以使用 Web 可視化服務器、集群角色甚至項目。 |
聯網 | 它不包括本地網絡解決方案,僅提供可由第三方制作的網絡插件使用的接口。 | IT 包括一個名為 Open Switch 的本地網絡解決方案,它提供了三個不同的插件。 |
推出 | Kubernetes 提供了無數的解決方案來創建 Kubernetes 集群。用戶可以使用Rancher Kubernetes Everywhere或 Kops 等安裝程序。 | OpenShift 推出后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組件。因此,它帶有一個專有的基于 Ansible 的安裝程序,能夠以最少的配置參數安裝 OpenShift。 |
集成圖像注冊表 | Kubernetes 沒有任何集成鏡像注冊表的概念。用戶可以設置自己的 Docker 注冊表。 | OpenShift 包含他們的鏡像注冊表,可以與 Red Hat 或 DockerHub 一起使用。它還允許用戶通過注冊表控制臺搜索與項目相關的圖像和圖像流的信息。 |
關鍵云平臺可用性 | 它適用于 Amazon AWS 的 EKS、Microsoft Azure 的 AKS 和 Google GCP 的 GKE。 | 擁有名為 OpenShift Online、OpenShift Dedicated 以及 OpenShift on Azure 的產品。 |
CI/CD | 可能與 Jenkins 一起使用,但未集成在其中。 | 可以與 Jenkins 無縫集成。 |
更新 | 同時支持多個并發更新 | 不支持并發更新 |
學習曲線 | 它有一個復雜的 Web 控制臺,這對新手來說很困難。 | 它有一個非常用戶友好的 Web 控制臺,非常適合新手。 |
安全性和身份驗證 | 沒有明確定義的安全協議 | 具有安全策略和更嚴格的安全模型 |
誰使用它 | HCA Healthcare、BMW、Intermountain Healthcare、ThoughtWorks、德意志銀行、Optus、Worldpay Inc 等。 | NAV、諾基亞、IBM、菲利普斯、AppDirect、Spotify、反金融、中國聯通、艾瑪迪斯、Bose、eBay、康卡斯特等 |
從比較表中可以看出它們的相似特征。Kubernetes 和 OpenShift 都是開源軟件平臺,可通過容器編排促進應用程序開發。它們使管理和部署容器化應用程序變得容易。OpenShift 的 Web 控制臺,允許用戶直接在其上執行大多數任務。兩者都有助于更快的應用程序開發。OpenShift 在易于安裝方面有一點優勢,主要是因為它高度依賴 Kubernetes。盡管 Kubernetes 是更高級的選項,但它沒有適當的安裝策略。安裝 Kubernetes需要托管 Kubernetes 集群或交鑰匙解決方案。
OpenShift 還引入了許多內置組件和開箱即用的功能,以使容器化過程更快。下面是他們不同點的更廣泛的比較表:
做出決定:Kubernetes 還是 OpenShift?
您決定使用哪一個將取決于您的系統和您正在構建的應用程序的要求。在 Kubernetes 與 OpenShift 辯論中要問的問題是弄清楚哪些功能優先:開發過程的靈活性還是出色的 Web 界面?盡管擁有處理應用程序整個開發生命周期的 IT 經驗、基礎架構和專業知識。